中國人四季觀念的形成可以從“春、夏、秋、冬”這幾個字的本義見出一些端倪。“春”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是草的種子推土而出,開始生根發芽了。《說文解字》:“春,推也,從艸從日,艸春時生也。”作為季節的“夏”字是假借字,本義為“雄武的中國人”。《說文解字》:“夏,中國之人也。從夂;從頁;從臼。臼;兩手;夂,兩足也。”假借指代一年第二季。“秋”字本義指成熟的莊稼,《說文解字》:“秋,禾榖孰也。”甲骨文的“冬”字像一根繩子兩頭都打了結,本義表示“終”。從“春、夏、秋、冬”這四個字的原初意義,我們可知,中國人從人文之初就與天地自然緊密聯系。臧克和先生認為,春、夏、秋、冬四個字本義就是草木從萌動初生、盛大、成熟到枝垂葉落的生命歷程。(《說文解字的文化解說》)古代不少文化典籍都有關于“四時”的記載。如《尚書·堯典》載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又如《逸周書》就有濃厚的“四時”觀念,《逸周書·周月解》:“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時之極,不易之道。”春種夏長秋收冬藏,依序體現農耕文化的生活節拍。
先民們一定是在長期的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四季觀念的。先民們通過長期的觀察天文,所謂“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時變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觀其所恒,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周易·恒》)“天地節而四時成。”(《周易·節》)“日往而月來,月往而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周易·系辭下》)由天及地、由地及人,人文活動也要順應天地四時之序:“變通配四時”“變通莫大乎四時”。(《周易·系辭上》)古代醫書《黃帝內經》主張人要“順四時之序”。從個體的養生到國家治理,都應如此。
中國人養生講究時令節候,春有春時,夏有夏令,秋有秋節,冬有冬候。如《黃帝內經》說:“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素問·寶命全形論》)“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素問·八正神明論》)春天是“發陳”的季節,“天地俱生,萬物以榮。”這個季節的養生之道是:“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素問》)相應地,夏天、秋天、冬天的天地之氣不同,人們的養生之道也應相應變化:“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與之相應,春天要養“生氣”,夏天要養“長氣”,秋天要養“收氣”,冬天要養“藏氣”。順應天地陰陽則生,逆之則陰陽失調,有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少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太陰不藏,腎氣獨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相關資料圖)
養生的重要一環是飲食,不同季節要吃不同的時令肉菜:“凡用禽獻,春行羔豚,膳膏香;夏行腒鱐,膳膏臊;秋行犢麛,膳膏腥;冬行鱻羽,膳膏羶。”(《周禮·天官冢宰》)為什么四季分別要用這八物呢?鄭玄注云:“此八物者得四時之氣尤盛。”又如:“食醫掌和王之六食、六飲、六膳、百羞、百醬、八珍之齊。凡食齊視春時,羹齊視夏時,醬齊視秋時,飲齊視冬時。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隨著季節的變換,人們的食譜也要隨之變更,從中我們可知中國人飲食養生得天地之道、順四時之序的生態智慧。
小到個體養生,大到治理國家,中國人講究順應天地四時之氣。治理國家如果不順應四時之序,就要受到上天的懲罰。《國語·周語》載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地震,伯陽父就這么解釋這場地震:“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國語·周語》載周太子晉說:“唯不帥天地之度,不順四時之序,不度民神之義,不儀生物之則,以殄滅無胤,至于今不祀。”說的就是治理國家如果不順天地、應四時,就會國滅身亡的道理。古代史官就是系年記事,年又按四時先后順序展開。杜預《春秋左氏傳序》:“記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所以紀遠近,別同異也。故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周禮》設官分職有所謂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馬、秋官司寇、冬官考工,這就是承天地四時之序。如鄭玄注“天官冢宰”是“象天所立之官”,“地官司徒”是“象地所立之官”,“春官宗伯”是“象春所立之官”。人間的政治秩序遵從的是天地四時之序。
呂不韋主持編寫的《呂氏春秋》,其中有“十二紀”,就是四季順序、每個季節又分孟、仲、季三紀來結構編排的。在每一紀里面,先說當季天地節氣物候特點,再說天子百官要做的事及注意事項。以孟春紀為例:孟春之際天地節氣物候的特點是“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暤,其神句芒,其蟲鱗,其音角,律中太蔟,其數八,其味酸,其臭羶,其祀戶,祭先脾。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候雁北。”孟春之際的天氣特點是“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繁動。”相應地,天子百官要做的事宜及注意事項是:
王布農事,命田舍東郊,皆修封疆,審端徑術,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榖所殖,以教道民,必躬親之。田事既飭,先定準直,農乃不惑。是月也,命樂正入學習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澤,犧牲無用牝。禁止伐木,無覆巢,無殺孩蟲胎夭飛鳥,無麛無卵,無聚大眾,無置城廓,揜骼霾髊。是月也,不可以稱兵,稱兵必有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以從我始。(《呂氏春秋·孟春紀》)
從天子日常衣食起居、迎神祭祀到躬耕籍田、教習樂舞,從禁伐木到無殺孩蟲胎鳥、不興兵。孟春如此,其他各季度的敘述維度和行為程式也如此展開分述。只是隨著季度節氣的不同,天子百官具體的行為規范也要做相應的改變,就像各季度天子百官的工作生活日程安排。春夏秋冬,年復一年,運轉有序,其背后的基本文化精神就是遵循天地四時之序:“無變天之道,無絕地之理,無亂人之紀。”如果違反天地四時之序則“風雨不時”“疾風暴雨數至”“霜雪大摯”,甚至“國乃有恐”“民大疫”。就農業生產而言,天、地、人三者之間存在密切關系,農業生產過程要及時掌握農時:“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是故得時之稼興,失時之稼約……是故得時之稼,其臭香,其味甘,其氣章,百日食之,耳目聰明,心意睿智,四衛變強,(見圖一)氣不入,身無苛殃。”(《呂氏春秋·審時》)中國人嚴格按照這個順應天道、地理、人紀的日常運作圖式,長期安祥地生活勞作在中華大地上。
《呂氏春秋》十二紀的篇章布局及其天人四時理念對后世影響很大。章學誠認為,《呂氏春秋》的篇章結構影響了司馬遷的《史記》:“自《左傳春秋》依經起義,兼史為裁,而司馬遷七十列傳,略參其例,固以十二本紀,竊比《春秋》者矣。”又曰:“呂氏十二紀似本紀所宗,八覽似八書所宗,六論似列傳所宗。”(《和州志·列傳總論》)《禮記·月令》的內容與《呂氏春秋》的十二紀基本相同,《禮記》順應天地四時的觀念也與《呂氏春秋》近似。《禮記·禮器》:“禮也者,合于天時,設于地財,順于鬼神,合于人心,理萬物者也。”“禮,時為大。”戰國以來的月令紀時系統,說明中國人很早就有成熟的天地四時觀念。這跟中華大地多處于北緯30°左右有關,這一緯度的區域自然氣候四季分明;又與中華文明以農耕為基礎的文化基因有關,靠天吃飯的民族更熱切地關注自然氣候的溫暑涼寒,也更懂得順應天地四時對于生存的現實意義。
2016年,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古代氣象學成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和生存智慧,中華民族很早就了解并順應天地四時之序,與天地萬物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從而和諧安祥地生產生活在中華大地上。
(作者:吳中勝,系贛南師范大學教授)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為預防和減少可避免性視力障礙發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實際行動落實習總書記關于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攜手愛心...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圖片來自河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官網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2019年是河南省飛播造林40周年。記者從河南省林業部門獲...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張晟遠同學所寫的作文。優美的下課鈴聲響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樣,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活躍起來了。可是老師的耳朵像塞上了...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6月9日,在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卡羅縣,錫納朋火山噴出大量火山灰。錫納朋火山位于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卡羅縣,在沉寂近400...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這是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6月10日無人機拍攝)。 6月10日,一幅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亮相江蘇省南...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
2021-05-12 13:38:12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
2019-07-04 09:02:36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
2019-06-13 08:54:29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
2019-06-11 10:23:36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
2019-06-11 10:23:34
-
今日報丨順四時之序——中國人的生存智慧
2022-08-13 10:02:24
-
每日熱文:【在文旅融合康養結合上作示范大家談】守護綠水青山 留住美麗鄉愁——訪坡頭鎮黨委書記畢強
2022-08-13 10:04:30
-
最資訊丨江蘇:建設者子女工地上演《威尼斯商人》
2022-08-13 09:47:18
-
全球最新:【宣傳闡釋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濟源將誠信教育納入干部培訓必修課程
2022-08-13 09:46:39
-
天天時訊:探訪“學習困難”門診:“我沒想到這會是一種障礙”
2022-08-13 09:46:38
-
全球觀天下!在更高層次上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
2022-08-13 09:48:11
-
當前速訊:共享單車為何頻漲價
2022-08-13 09:40:35
-
今日快看!國家衛健委:12日新增本土“646+1359”
2022-08-13 10:03:34
-
實時焦點:為捐獻造血干細胞,偃師小伙減重20斤
2022-08-13 09:39:47
-
每日觀察!小小商戶聯絡站 便民服務零距離
2022-08-13 09:48:53
-
全球觀焦點:高溫再起 今明兩天預計洛陽最高氣溫達37℃
2022-08-13 09:58:48
-
焦點簡訊:2022年總臺中秋晚會將融合虛擬擴展現實技術與蘇州實景山水
2022-08-13 09:56:45
-
環球熱消息:熱問|農村房屋拆遷,是否可按周邊房地產市場價格補償?
2022-08-13 09:57:59
-
消息!河南文旅元宇宙創造者大賽全攻略來了 百萬獎金、多項扶持政策等你來
2022-08-13 10:01:32
-
環球熱推薦:一地17家房企聯名請求市政府:打擊專業房鬧及“惡意維權”!
2022-08-13 09:40:16
-
世界短訊!濮陽市醫保局與清豐縣城關鎮對接開展“四送一助力”結對幫創活動
2022-08-13 09:49:21
-
頭條焦點:南樂縣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進村(社區)行動
2022-08-13 09:44:18
-
每日資訊:柘城縣:老人中暑暈倒路邊 民警救助轉危為安
2022-08-13 09:52:35
-
世界熱推薦:引江濟淮柘城段:迎“烤”驗 保生產
2022-08-13 09:55:39
-
世界看點:清豐縣委副書記、縣長趙丹帶隊考察濮陽中裕燃氣有限公司
2022-08-13 09:57:44
-
全球今日報丨河南虞城:開展“愛心冰柜”公益活動 為戶外勞動者送清涼
2022-08-13 09:50:30
-
全球視訊!為捐獻造血干細胞,偃師小伙減重20斤
2022-08-13 09:38:17
-
天天熱文:小小商戶聯絡站 便民服務零距離
2022-08-13 09:49:52
-
【全球報資訊】高溫再起 今明兩天預計洛陽最高氣溫達37℃
2022-08-13 09:48:04
-
熱頭條丨營造濃厚宣傳氛圍助推文明城市創建
2022-08-13 09:14:56
-
天天熱文:叫響“天然藥庫三門峽”品牌 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2-08-13 09:05:06
-
天天消息!廣州在全省率先實現“交房即交證+用電過戶聯辦”
2022-08-13 09:00:19
-
全球消息!注意防暑降溫!河南省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
2022-08-13 09:01:27
-
精選!濟南:二套房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款比例降至四成
2022-08-13 09:14:41
-
天天日報丨熬夜水能解決熬夜后遺癥嗎?中醫專家詳解
2022-08-13 0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