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南方依然溫暖,在東湖之濱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園里,我每天不僅能感受到年輕的氣息,還可以領略校園文化景觀之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久前,這所大學剛過完70歲生日。地質報國的豪情不僅彰顯在校園里的海報上、橫幅中,還寫在師生的臉龐上。穿過校園南望山隧道,進入北校區,在一處空曠的廣場上,一尊器宇軒昂的攀登雕塑令人過目難忘。
從遠處看,這尊雕塑高大雄偉,上半部分的攀登者雕像由5名登山科考隊員組成,有的高舉地質錘,有的手持“登山隊”旗幟。他們目視遠方,眼神里充滿自信。雕塑的下半部分是一個具有現代風格的不銹鋼地球穹頂造型,穹頂的內部有聲光電裝置,到了晚間,整個攀登雕塑顯得“光彩照人”。雕塑高8.848米,取意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8848.86米;穹頂寬6.37米,取意于地球半徑6371公里,充分融合了珠穆朗瑪峰、地球等元素。
中國地質大學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師生們每年都要進行地質實習和地質考察,攀登一座座山峰成為基本的工作技能。從這個角度看,這所大學與戶外旅游、運動有著天然的聯系。野外地質工作現場往往在深山密林、江海之畔,很多地方人跡罕至,卻能看到常人難以見到的壯觀美景。這所大學的很多師生和校友,走過最長的路,登過最高的山,見過最美的景。2012年至2016年,師生們組成的登山科考隊,不僅登頂世界七大洲最高峰,還成功穿越地球南北極的極點,帶回珍貴的地質樣品,開展后續的科學研究。今年4月,陳剛教授帶著念大學的兒子登頂珠峰。他們不僅采集地質樣品,還開展高山測量,書寫了父子同登珠峰、共同科考的佳話。
攀登雕塑用藝術呈現出這所大學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精神,昭示著師生不僅攀登自然界的高峰,還攀登科學的高峰和人生的高峰。這尊雕塑和這所大學的氣質全然吻合。不時有學生從攀登雕塑旁走過,有些還拿出手機拍照。一尊雕塑就這樣日復一日地感染人、影響人,慢慢地成為一種文化。
如果說攀登雕塑昭示了師生攀登自然界高峰的勇氣,那么校園里的另一處文化景觀——院士長廊,則把攀登精神內化到地質報國的信念中。院士長廊位于校園西區地勘樓廣場前的中軸線兩側,為鋼架結構,如同一本一本打開的書,每一本“書”中是院士們的畫像。這所大學被譽為中國地質教育的搖籃,70年來,共涌現出近70位院士。
這些院士都是國內響當當的“地質大先生”。院士長廊中的第一幅畫像是195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首批學位委員的馮景蘭教授,他深知礦產資源在國家建設中沉甸甸的分量,提出“封閉成礦”的概念,在礦業開采中發揮巨大作用;礦床地質學家袁見齊院士是中國鹽類礦床研究的開拓者,為柴達木盆地的鉀鹽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楊起院士組建了新中國第一個煤田地質及勘探專業,是煤田地質研究領域的領跑人;趙鵬大院士1983年至2005年任該校校長,提出了“三聯式”礦產定量預測理論和方法體系,獲得了國際數學地質協會最高獎——克倫賓獎章……
院士長廊沒有華麗的裝飾,是校園里最樸素的文化景觀,也是一道砥礪人心的風景。20多年來,院士長廊的長度不斷延伸,意味著更多的畢業生不斷攀登科學研究的高峰。在院士長廊前慢慢走過,我仿佛看見這些院士們跋涉山河、櫛風沐雨,為祖國尋找礦藏的身影。
教學樓后面的樹林里有一尊校友張國旗的半身雕像。1989年,張國旗從這所大學水文地質專業畢業,他主動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老家山西陵川縣,在水利局做一名普通的技術員,竭力為家鄉百姓解決吃水難的問題。2001年,一次井下作業時突遇井壁塌方,為了保護他人,張國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年僅33歲,他的故事在三晉大地廣為傳頌。為了紀念這位平凡又偉大的校友,2007年,張國旗雕像在校園內落成。
故事并沒有結束。今年9月,已工作8年的張國旗之子張云飛考入這所大學,攻讀父親生前曾就讀的水文地質學專業研究生。對他而言,父親是心中的一座高峰,水文地質學專業也是一座高峰。張云飛曾對我說,將來研究生畢業后,也要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
為了講好大學故事,傳播大學聲音,很多高校都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一樣,重視文化景觀建設,這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題中之義,也是文化活校的有效方式。兼具藝術氣息、歷史底蘊和思想內涵的大學文化景觀,不僅能帶給人審美上的愉悅,也能教育人、啟發人。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為預防和減少可避免性視力障礙發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實際行動落實習總書記關于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攜手愛心...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圖片來自河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官網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2019年是河南省飛播造林40周年。記者從河南省林業部門獲...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張晟遠同學所寫的作文。優美的下課鈴聲響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樣,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活躍起來了。可是老師的耳朵像塞上了...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6月9日,在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卡羅縣,錫納朋火山噴出大量火山灰。錫納朋火山位于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卡羅縣,在沉寂近400...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這是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6月10日無人機拍攝)。 6月10日,一幅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亮相江蘇省南...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
2021-05-12 13:38:12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
2019-07-04 09:02:36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
2019-06-13 08:54:29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
2019-06-11 10:23:36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
2019-06-11 10:23:34
-
環球焦點!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優秀案例系列宣傳 | 河南自貿試驗區開封片區探索“e證通”改革
2022-12-07 09:13:12
-
大學校園看文化景觀
2022-12-07 09:01:05
-
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優秀案例系列宣傳 | 河南自貿試驗區洛陽片區打造企業專屬服務V3.0
2022-12-07 09:22:05
-
今日訊!河南省優化營商環境優秀案例系列宣傳 | 平頂山高新區政務有溫度,服務暖人心
2022-12-07 09:13:25
-
世界微頭條丨公募“期末考”進入沖刺階段,主動權益類首尾相差巨大
2022-12-07 09:03:25
-
我市發布節約用電倡議書
2022-12-07 09:11:58
-
黃河三門峽醫院:首例ECMO支持下胸外科手術患者順利出院
2022-12-07 09:05:40
-
【天天新要聞】又有一線城市可延期還房貸,要不要申請?
2022-12-07 09:06:40
-
當前快訊:大雪時節|弘康車用尿素一路守護,陪你度過這個寒冬
2022-12-07 09:04:21
-
國家衛健委:12月6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4351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20764例
2022-12-07 09:19:29
-
洛陽市處非辦:養老集資詐騙套路深 老年人可別被忽悠了
2022-12-07 09:08:58
-
全球消息!澗西區殘聯為210戶殘疾人家庭送溫暖
2022-12-07 09:14:58
-
焦點速看:家里通了暖氣 不再羨慕別人家的暖氣房
2022-12-07 09:06:22
-
當前速看:我市開展2022年度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退役士兵事業單位選崗工作
2022-12-07 09:03:09
-
環球熱訊:汝陽縣教師劉幸利:做有溫度的教師 護幼苗茁壯成長
2022-12-07 09:11:49
-
我市基層預防接種門診陸續恢復疫苗接種
2022-12-07 09:09:43
-
全球看點:“洛陽創新”助力我國首個糧損機械測試驗證系統升級
2022-12-07 09:13:14
-
天天觀天下!我市推動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 撥付獎補資金 支持企業上市
2022-12-07 09:12:00
-
今日看點:12月6日河南新增本土感染者154+216,其中鄭州149+215
2022-12-07 09:09:44
-
許昌市對外貿易綜合服務中心召開1039政策宣講暨合作洽談會
2022-12-07 09:11:36
-
世界今頭條!保護“綠色文物” 守好自然瑰寶
2022-12-07 09:14:22
-
天天熱消息:乘用車市場表現低于預期:汽車經銷商苦熬車市“寒冬”
2022-12-07 08:58:51
-
【全球速看料】首批34家“物流豫軍”引領行業發展
2022-12-07 09:19:45
-
環球信息:背著馬斯克“幫”拜登 推特副法律總顧問被開除
2022-12-07 09:02:03
-
環球百事通!毛利率連續兩年下降 眾捷汽車沖刺創業板
2022-12-07 09:18:26
-
天天要聞:省內多條定制客運線路已恢復
2022-12-07 09:19:10
-
全球速看:基金一個月密集調研510家A股公司 消費股獲“掃貨式調研”
2022-12-07 09:21:35
-
安偉在聽取重點領域工作專班情況匯報時強調 全面做好重點領域工作今年收尾明年謀劃 為高質量發展夯基礎壯筋骨活氣血揚龍頭
2022-12-07 09:05:57
-
動態:不知悔改!二次酒駕再被查
2022-12-07 09:05:27
-
12月6日,河南新增本土154+216
2022-12-07 09: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