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年前,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發出一句感慨:中國歷史作家層出不窮、歷史著作連續不斷,這實在是任何其他民族都比不上的。
(資料圖)
這話沒毛病。中國有深厚的寫史傳統,古代史籍浩如煙海。光看分類,就讓人驚嘆。《四庫全書總目》分史書為15類,即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
排位第一的正史是中國歷史著作的主心骨。
每當王朝更替,新朝建立,都要組織人力編寫前朝史,是為正史。這一叫法見于《隋書·經籍志》,到清代備齊了二十四史,從《史記》《漢書》直至《元史》《明史》,歷時1800多年,共3200多卷,4700萬字。
二十四史開始幾部不是國家行為,都是個人寫作,后來得到國家承認,才立為正史。到唐朝開始把正史列入官修,國家出面,征集史料,選調學者,設置總裁、編纂官、監理、提調、繕寫、校對等一系列職位,成了國家級的文化工程,參與其中者,多為一時俊杰。
比如北宋的宋祁,寫過“紅杏枝頭春意鬧”這樣的名句,被譽為“紅杏尚書”。宋仁宗時,他和歐陽修一起撰寫《唐書》,歷時17年修完。為區別五代時期修的《舊唐書》,就稱為《新唐書》。修史的時候,宋祁工作發生調動,他就帶著書稿去了成都。每晚吃完飯,他就拉下簾子,點上蠟燭開始寫。“遠近觀者,皆知尚書修《唐書》”,成為一時佳話。
正史的編纂體例都是紀傳體,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此外,還有《左傳》《資治通鑒》為代表的編年體史書——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編排史實。
編年體最早起源于中國,是周代史官創造出來的。《左傳》完善其體例,東漢荀悅《漢紀》創斷代編年體,北宋司馬光則成通史編年體。其他編年體史書,還有起居注、日歷、實錄等。
像《資治通鑒》這樣一部時間跨度長達1362年的編年史,因它只是逐年記述,好像賬簿一樣。一件事情如果連續發生好多年,想了解某事全貌,便要翻閱好多卷,挑著揀著找,很不方便。
為解決這個困難,南宋的袁樞就把分散在《資治通鑒》不同年份的同一件事的材料集中起來,編寫出《通鑒紀事本末》。紀事本末這種體裁就此誕生——以說清具體事件為主,不以年代、人物為主。
回過頭再說二十四史,其內容豐富,是萬象兼備的百科全書,最有價值之處莫過于原創性——因其據以編寫的原始材料,包括檔案、實錄、家傳、碑志、行狀等,多是反映某一朝代史實的最早記載。后來原始材料多不存世,得虧正史得以流傳后世。
正因為保存史料多,二十四史卷帙浩繁,所謂“一篇讀罷頭飛雪”。前人想表達“情況復雜,頭緒繁多,不知怎么做起”的意思,往往就引用清代作家李寶嘉的話:“嘗苦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處說起。”
對此,南宋學者朱熹有自己的觀點。
有學生問他讀史之法時,朱熹說:“《資治通鑒》難看,不如看《史記》《漢書》。這兩本書里記載的事情多有貫穿,同一件事散見在本紀、列傳、表、志之中。《資治通鑒》是逐年記事,一年一年看過去,很多事情交織在一起,不容易找到某一件事的頭緒。”
學生請他具體談談“正史是怎么一件事多處說的”。朱熹說:“拿劉邦赴鴻門宴這件事來說吧,《高祖本紀》和張良、灌嬰等人的傳從不同角度敘述,意思詳盡,讀起來讓人心情歡洽,容易記住。《資治通鑒》是在一年的某一處說到這事,沒說完就去說別的了,預知后事如何,得去下一年找,記性好的人才能看得下去。”
朱熹的見解有道理。讀史,先讀正史,收獲會更顯著一些,這是正史的特點決定的。他還有一個讀史總綱:“先讀《史記》,再讀《左傳》,再讀《資治通鑒》,有余力就讀全史。”有余力的人當是不多,但這種“先重點后一般”的讀法是適合大多數人的。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為預防和減少可避免性視力障礙發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實際行動落實習總書記關于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攜手愛心...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圖片來自河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官網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2019年是河南省飛播造林40周年。記者從河南省林業部門獲...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張晟遠同學所寫的作文。優美的下課鈴聲響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樣,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活躍起來了。可是老師的耳朵像塞上了...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6月9日,在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卡羅縣,錫納朋火山噴出大量火山灰。錫納朋火山位于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卡羅縣,在沉寂近400...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這是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6月10日無人機拍攝)。 6月10日,一幅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亮相江蘇省南...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
2021-05-12 13:38:12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
2019-07-04 09:02:36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
2019-06-13 08:54:29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
2019-06-11 10:23:36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
2019-06-11 10:23:34
-
每日播報!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子曰詩云)
2022-07-22 08:52:25
-
環球微速訊:“漢語橋”世界小學生中文秀全英大區賽舉行
2022-07-22 08:41:51
-
環球頭條:中國科大科研團隊最新發現: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可實現高安全性
2022-07-22 09:04:45
-
當前關注:新量子計算機解鎖更多計算能力
2022-07-22 08:55:12
-
環球今亮點!博物館里樂享暑假
2022-07-22 08:51:15
-
全球新資訊:上半年銀行業保險業總體運行穩健
2022-07-22 08:51:19
-
焦點資訊:近400個項目角逐福建省第八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2022-07-22 08:42:58
-
焦點熱文:遇到城市內澇該如何逃生
2022-07-22 08:40:15
-
當前時訊:完善專班架構細化職責目標 打造鏈條完備的航空裝備產業集群
2022-07-22 08:55:07
-
齊齊哈爾現代產業體系激發澎湃動力 建“鏈”成“群”構建新格局
2022-07-22 09:08:54
-
當前熱議!洛陽市各級工會開設暑期愛心托管班超百家
2022-07-22 08:55:30
-
最新消息:洛陽市廣電數字產業園揭牌
2022-07-22 08:41:46
-
天天熱推薦:歷時228天,龍門石窟奉先寺經歷了什么?
2022-07-22 08:53:54
-
全球新消息丨省科技創新委員會召開第六次會議 樓陽生主持
2022-07-22 09:02:22
-
環球即時看!“省考”分數線公布!2022河南公務員考試筆試成績出爐
2022-07-22 08:45:20
-
天天微速訊:河南省氣象臺發布暴雨藍色、強對流藍色雙預警
2022-07-22 08:57:18
-
熱推薦:鄭州市長檢查防汛工作:做到責任明確到人頭、延伸到最基層
2022-07-22 08:48:50
-
【熱聞】河南36歲女子當奶奶,網友在爭議什么?
2022-07-22 09:01:57
-
每日訊息!本地國資終成建業二股東,不過還有點事情“正在磋商中”
2022-07-22 09:00:52
-
丹灶開展停車資源普查 緩解停車難問題并優化停車環境
2022-07-22 09:06:38
-
全球實時:洛陽:完善多元預防化解矛盾糾紛體系 全面彰顯社會公平正義
2022-07-22 08:50:35
-
全球微頭條丨歷經9次法考終逆襲!洛陽56歲工人張天鴻事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2022-07-22 08:43:02
-
即時焦點:民警追逐千米 成功拿下竊賊
2022-07-22 08:40:23
-
【全球新要聞】“云上洛陽 數創瀍河”元宇宙與數字文旅研討會舉行
2022-07-22 08:58:53
-
環球觀察:平頂山市副市長許紅兵到示范區調研工業經濟發展情況
2022-07-22 08:46:07
-
全球熱議:完善專班架構細化職責目標 打造鏈條完備的航空裝備產業集群
2022-07-22 08:38:23
-
當前最新:許紅兵到湛河區調研通信線纜及供電線路專項整治工作
2022-07-22 08:37:18
-
世界即時看!張榮海在衛東區調研創文工作時指出 壓實責任查漏補缺 對照問題高標整治
2022-07-22 08:53:38
-
視焦點訊!0到3歲都能管,社區托育是啥樣
2022-07-22 08:47:45
-
環球快資訊丨平頂山市成品油流通市場專項整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
2022-07-22 08: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