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天,滿載著翠綠色西甜瓜的9輛大卡車開進南京農業大學校園。這是該校與南京市浦口區政府合作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以來的階段性成果。這批當天采摘的西甜瓜,滿載著當地瓜農對南農大師生的感激之情。
自打與院士團隊結了對子,困擾瓜農多年的土壤連作障礙便得到了攻克。院士們來后,不僅培肥了瓜田,選好了瓜種,也治好了土傳病害。瓜苗“氣色”好、根系壯,瓜果口感佳,“有病先治土”的瓜田養生療法也逐漸在當地推廣開了。
“農業科技要讓農戶堅定信心、嘗到甜頭。”南京農業大學社會合作處處長陳巍表示,南農大將通過抓品種引進、抓基地示范等工作舉措,全力打造產業示范基地。同時,結合地方生產實踐,切實解決產業發展問題。
【資料圖】
解決瓜果蔬菜連作障礙,瓜苗起死回生
今年2月,南京農業大學向王村萬畝優質瓜果蔬菜種植技術示范工程開展技術服務,幫助當地破解瓜果蔬菜連作障礙、西甜瓜新品種引進、小番茄青枯病綠色防控等生產難題。
“瓜農們經常自嘲是‘游牧民族’。”中國工程院院士、南農大資環學院教授沈其榮院士團隊成員、王村萬畝優質瓜果蔬菜種植技術示范工程項目負責人黃啟為教授介紹,瓜類作物忌連作,如果連續種植3茬,土壤中病原微生物會大量繁殖,進而入侵作物根系、導致地上部枯萎,所以瓜農只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當地瓜果蔬菜的連作障礙。”今年春節一過,黃啟為就來到了胡守興家庭農場查看西甜瓜的幼苗長勢,這里是王村萬畝優質瓜果蔬菜種植技術示范工程的核心基地,260畝的基地瓜田就占了100畝。
黃啟為到地里一看,連續的陰雨天氣導致了西甜瓜幼苗長勢差,灰霉病非常嚴重,整個育苗大棚內目及之處,找不到健壯的瓜苗。
“肥也施了,就是不見長;藥也打了,就是防不住病。”農場主胡守興直犯愁,如果幼苗營養跟不上、病害也得不到及時防控,10萬株幼苗就要全部換掉,按市場上每株1.3元的均價,農場將面臨13萬元的損失。
黃啟為教授回校與沈院士商量后,與南農大植保學院陳長軍教授組建核心工作組,帶領大家對取回的土壤和植株樣品進行理化檢測,分離病原菌、藥物抗性篩選,及時給出了營養和生防綜合配置的“處方單”。
僅僅一個星期,瓜苗重現生機,幼苗上的霉點逐漸消失、被損害的葉片病斑并未擴張,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瓜苗起死回生了!”胡守興幾乎不敢相信。
讓秸稈、畜禽糞便變廢為寶,幫土壤“養生”
不僅在已經發病的苗上找到了病根、對癥下藥,院士團隊還帶來了綠色、生態、可持續的土壤“養生療法”,胡守興說:“種了11年的瓜,這回是從根子上刷新了理念。”
近年來,南農大沈其榮團隊一直致力于“變廢為寶”,將農田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變成了改善土壤肥力、調控土壤微生物區系的寶貝。
黃啟為介紹,相比瓜農采用的普通基質,用秸稈等發酵生產的木霉生物基質,其培育的幼苗根系明顯增多、根系活力顯著增強,移栽大田后抗性好,生長勢頭旺。
“要使作物持續長勢良好,關鍵在于調控好土壤微生物區系。”沈其榮說,團隊采用育苗和大田施用有益菌雙管齊下的“養生栽培”模式,先將濃度很高的木霉生物基質用于育苗,使木霉菌在瓜苗根表和根際大量定殖,讓有益菌與瓜苗根系構成命運共同體。同時,在即將移栽的大田再施用木霉全元生物有機肥,培育以木霉菌為主導的土壤微生物區系,逐漸“煥活”土壤、賦予土壤自身抑病能力的目的。這種雙管齊下的“養生栽培”已經在不同經濟作物上顯現出很好的田間效果。
5月22日,沈其榮來到瓜田,仔細查看瓜田長勢,并對西甜瓜葉片出現的不同癥狀進行了講解和答疑,為瓜田今后精準施肥提出建議,這讓胡守興的信心和底氣都更足了。
“國家給了我們研究經費,我們應該時刻回報國家和農民,中國的農業和農民如此亟須科技,論文要寫在中國這塊大地上,我們一定要繼續寫好這篇大論文。”沈其榮院士說。
據黃啟為介紹,現在,用于30萬辣椒和西紅柿育苗的木霉生物基質材料已經準備好,用于辣椒和西紅柿大田培育的全元生物有機肥也已投入生產。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為預防和減少可避免性視力障礙發生,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實際行動落實習總書記關于青少年視力健康的重要指示精神,攜手愛心...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圖片來自河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官網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2019年是河南省飛播造林40周年。記者從河南省林業部門獲...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張晟遠同學所寫的作文。優美的下課鈴聲響了,我像灌了一大桶咖啡一樣,全身的每個細胞都活躍起來了。可是老師的耳朵像塞上了...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6月9日,在印度尼西亞北蘇門答臘省卡羅縣,錫納朋火山噴出大量火山灰。錫納朋火山位于印尼北蘇門答臘省的卡羅縣,在沉寂近400...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這是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6月10日無人機拍攝)。 6月10日,一幅由海洋垃圾拼制成的巨型抹香鯨圖案亮相江蘇省南...
-
鄭州市召開“鄭州愛眼聯盟”籌備會
2021-05-12 13:38:12
-
河南飛播造林,助力筑建綠色生態屏障
2019-07-04 09:02:36
-
老師發朋友圈自省拖堂問題
2019-06-13 08:54:29
-
印尼錫納朋火山沉寂400年噴發
2019-06-11 10:23:36
-
巨型“抹香鯨”亮相江蘇南通倡海洋環保
2019-06-11 10:23:34
-
全球簡訊:院士掛帥!提瓜苗“氣色”幫土壤“養生”
2022-07-11 09:50:33
-
天天速看:【在節約集約環境友好上作示范大家談】打造節約集約和環境友好型企業 為實現“雙碳”目標下智慧水處理作出新貢獻——訪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清
2022-07-11 09:50:38
-
全球快訊:【濟源實踐】精雕細琢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城市生活空間
2022-07-11 09:45:01
-
世界熱推薦:譚喬回應《譚談交通》被下架:誰是版權方還需權威機構認定
2022-07-11 09:48:49
-
世界微資訊!提升災害防御能力 確保濟源安全度汛
2022-07-11 09:56:36
-
環球即時看!一城仰望 | 吾悅天御產品發布會暨沙盤揭幕完美啟幕
2022-07-11 10:03:18
-
全球快看點丨黃河調水調沙 河道蔚為壯觀
2022-07-11 09:59:08
-
【全球快播報】濮陽市發出全省首張電子版建設工程消防驗收備案憑證
2022-07-11 10:02:36
-
全球簡訊:2022年河南省考和公開遴選公務員筆試落幕 濮陽考區共有20742名考生報名參加考試
2022-07-11 10:04:17
-
【世界快播報】仿古圍擋 扮靚城市
2022-07-11 09:46:51
-
環球今亮點!濮陽市青年防汛應急志愿服務總隊成立 副市長王延青出席儀式并授旗
2022-07-11 09:55:01
-
天天頭條:夏季夜市生意火 消防安全莫忽視
2022-07-11 10:03:03
-
環球短訊!濮陽市突擊檢查夜市餐飲店安全用氣情況
2022-07-11 09:40:28
-
【天天新視野】喜訊!我市兩家企業獲批 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2022-07-11 09:40:35
-
當前最新:濮陽市農村公路路況自動化檢測設備集中交付使用
2022-07-11 09:55:14
-
熱文:【奮斗者 正青春·一線故事】孟凡東:保質量就要“一根筋”
2022-07-11 10:03:49
-
全球動態:走進社會 豐富知識
2022-07-11 09:42:50
-
要聞:國家衛健委:7月10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46例 本土無癥狀感染者306例
2022-07-11 09:40:55
-
環球視點!洛陽市科技活動周啟動
2022-07-11 09:39:59
-
觀察:洛陽博物館榮登“中博熱搜榜第二季度百強”第八位
2022-07-11 10:01:19
-
當前觀點:“洛陽創新”助力我國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
2022-07-11 10:04:05
-
全球最新:未來三天降雨頻繁出門記得帶傘
2022-07-11 09:41:52
-
今日觀點!千瘡百孔的榮萬家年報
2022-07-11 09:39:32
-
世界速訊:佳源國際控股:前6月合同銷售金額約人民幣77.802億元
2022-07-11 09:43:06
-
世界速遞!旭輝控股集團:購回及注銷部份于2023年1月到期5.50%優先票據
2022-07-11 09:42:39
-
環球熱門:龍光集團:前6月合約銷售額約為人民幣303.4億元
2022-07-11 09:48:50
-
天天最新:孩子學不進去?醫生:可能不是故意的
2022-07-11 09:43:51
-
【世界報資訊】此生必探 | 堯山?青龍背
2022-07-11 09:48:14
-
百事通!裁判員又是運動員 誰來測評“第三方測評”?
2022-07-11 09:56:36
-
廣西推出“桂惠貸—知識產權質押貸” 加大金融支持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力度
2022-07-11 10:07:07